市人社局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推進本市重點行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七部門就進一步加強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以及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行業技能人才培養試點工作印發通知,詳見↓
一、支持勞動者提升與市場需求匹配的技能水平
(一)優化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結構,圍繞產業發展急需、民生保障緊缺領域,建立健全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目錄,對其他項目補貼建立動態調整和退出機制,具體規定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財政局另行制定。
前vs后:
在新政實施前,如獲人工智能訓練師(高級)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人員,可享受2500元的職業技能提升補貼;
在新政實施后,同項補貼標準可提高至2500*130%=3250元。
(二)針對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和模型運用領域技能人才需求,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評價項目,配套專項職業能力評價證書并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補貼范圍。
補貼人群、補貼比例、申請審核、資金列支等按照本市勞動者申領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的有關規定執行。根據政策實施效果評估情況,建立健全配套制度,探索擴大專項職業能力證書試點范圍。
前vs后:
在新政實施前,勞動者只有取得符合規定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或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方可享受職業技能提升補貼。
在新政實施后,首批試點2個人工智能領域專項職業能力,即數據標注和模型運用。通過開發專項職業能力評價項目并配套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納入職業技能提升補貼范圍,各類補貼對象都可按規定的補貼比例享受職業技能提升補貼,今后將根據試點情況逐步擴大項目范圍。
(三)對參加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并取得相應職業技能證書,且自證書核發之日起12個月內實現在本市養老、家政行業用人單位的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崗位就業(含證書核發時已在崗)的人員,可按照本市勞動者申領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的有關規定申領補貼(申請補貼時應當仍在崗)。
具體規則按照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與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制定的實施辦法執行。行業主管部門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建立工作機制,嚴格資格審核和監督。對數據錯誤造成的補貼發放,行業主管部門配合督促相關人員退回補貼資金。
前vs后:
在新政實施前,在職人員享受職業技能提升補貼,勞動者應與本市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參加本市城鎮職工社會保險并處于繳費狀態,獲證后方可申領補貼。
在新政實施后,考慮到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從業人員就業靈活、社保繳費覆蓋面不高的特殊性,將養老護理、家政服務培訓補貼對象拓寬至不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只要在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行業主管部門從業人員數據庫中確認相關崗位從業信息的勞動者,即可納入補貼對象范圍。
二、支持用人單位開展以促進就業為導向的職業培訓
(四)本市用人單位根據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行業需要,對本市失業人員、協保人員和原農村富余勞動力以及外省市求職人員等群體委托開展定向培訓的,由用人單位、區就業促進中心、培訓實施機構、學員簽訂協議。培訓實施機構應將相關培訓考核方案報所在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通過后執行,對培訓后考核通過的學員頒發培訓合格證書。
(五)養老護理、家政服務行業相關用人單位按規定開展職工職業培訓(含線上培訓)、定向培訓的,納入補貼范圍的培訓對象可拓寬至不與其建立勞動關系的從業人員。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相關從業人員及所在單位登記(備案)情況、從業狀態等信息分別以民政部門的“上海市養老護理員信息管理系統”、商務部門的“上海市家政服務管理平臺”數據為準。相關用人單位名單分別由民政部門、商務部門確定。
三、加快職業技能培訓評價放權賦能
(六)依托各行業科研機構、重點企業、各類院校等,加大培訓評價項目研發力度,對各類主體承接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專項職業能力等評價項目開發更新的,開發成果經評審符合資助條件的,給予每個項目最高10萬元補貼資助。
(七)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及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行業中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將培訓開班后3個月內與本市企業簽訂1年(含)以上勞動合同并繳納本市社會保險費的培訓學員,納入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對象范圍。對企業申請的新型學徒制培訓項目,經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評估通過后,可根據企業需求在首批培訓未完成全周期前開展下批培訓。補貼經費可根據企業意見直接撥付至培訓實施機構。
前vs后:
在新政實施前,原有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政策只面向企業在職人員。
在新政實施后,考慮到校企合作普遍的實踐經驗是在院校學生畢業前即實施培養,因此新政將學徒制培訓開班時尚未建立勞動關系、但三個月內被用人單位錄用的學員納入補貼對象范圍,順應了用人單位和院校的合作培養需求。目前,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標準為4000-8000元/人/年。
四、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培訓服務作用
(八)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聚焦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養老護理、家政服務領域開發新技能培訓項目,按規定開設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申請備案為技能評價機構,為勞動者提供職業技能培訓、評價和就業“一站式”服務。
注:
大力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發揮天然優勢,參與技能培訓和評價活動。有條件的區正在探索為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開設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申請備案為技能評價機構創建綠色通道。
(九)支持經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評估具備相應培訓條件的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受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養老護理、家政服務等行業合作用人單位委托,組織實施定向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以及根據合作單位主營業務需求開展職業技能類職工線上線下培訓,并享受相應培訓補貼政策。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名單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評審認定后公布。
注:
在本市公布的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名單中的單位,無需取得辦學許可,可直接受用人單位委托開展各類納入政府補貼的培訓項目。
五、其他
(十)自2025年1月1日起,勞動者以在職人員身份每年可申請1次職業技能提升補貼或培訓補貼。
廣大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如有疑問可咨詢各區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或撥打12333熱線。
來源:上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